一个农民的二重奏传奇
2017.06.13 来源:Admin     [ ]

    近日,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、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上海客联会会长丘峰在他的博客中向“粉丝”们推荐一个他素未谋面的“小哈”写的博文《一个农民的二重奏传奇》,这让不少人感到奇怪。原来,该文介绍的是梅县西阳镇农民杨钦海,一个被人称作 “茶癫古”、“歌疯子”的人。而在15年前,记者曾经采访过当时的清凉山茶场场长杨钦海,今日的他,究竟还有哪些故事为丘峰顾问称道?带着这个问题,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杨钦海。
    10多年未见,杨钦海风采依然,只是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不少沧桑。在他的办公室墙上,挂着两块奖牌,分别是参加梅州市群众文艺汇演所取得的奖励。原来,杨钦海在梅县西阳镇办起了一个由农民组成的乐团。杨钦海虽说长在农村,出身农民,但却是一个可以自己作词作曲、自唱自奏的多面手,目前他独立谱写的歌曲已经超过20首了。他的“音乐细胞”是如何形成的呢?杨钦海告诉记者,读小学时,他的叔叔买了一部收音机,只要收音机一响,他就放下其他事情赶紧凑过去听,可以说收音机就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。在收音机里播放乐曲的影响下,杨钦海迷上了音乐,从此上了瘾。唱歌,成了他每日必不可少的“功课”。1983年,在西阳中学就读高三的杨钦海参加了梅州市戏曲学校的考试(也就是现在的艺术学校),竟然考上了。当拿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,欣喜若狂的杨钦海在家庭贫困的现实面前无奈选择了放弃,但音乐梦想却从未放弃过。农闲时他自己偷偷跑到城里去,用积攒下来的工钱买书自学。“第一把二胡是用1000斤柴换来的,当时柴是一块半100斤,二胡买了15块钱,1000斤的柴,要担十次柴才买得起一把二胡。”回想起当时的情况,杨钦海记忆犹新。就是凭着这样的冲劲和激情,杨钦海靠自学成为了一名农民歌手,并且在当地小有名气。
    夫唱妇随,杨钦海的爱人也十分支持丈夫的事业。2001年,杨钦海夫妇用省吃俭用积攒下的3000块钱买了当时十分高档的音响,到处进行巡回“演出”。广受好评的演出让杨钦海更加坚定了信心——农民也能搞文艺演出。于是,他招募了几十个志同道合的农民,成立一个梅州人自己的农民乐团,利用农闲时间到各地巡演,歌唱家乡的巨变,如《梅州,我们歌唱你》、《客家大嫂爱颂扬》等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这个农民乐团不仅成员技术娴熟,而且光音响灯光设备就价值15万元人民币。15万,对全是农民的乐团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。杨钦海是从哪里筹到这笔巨款的呢?
    沉思片刻,杨钦海谈起了当年的往事。1987年,辍学后的杨钦海被清凉山茶场的领导看中招为茶场仓管员。在那里,杨钦海从一个叫“春明伯”的老人那里得到一个关于茶的秘密——苏东坡曾说过 “有陈酒就有陈茶,陈酒陈茶不可缺一”。“要是有钱就可以囤茶,老了就不愁没有饭吃!”一语惊醒梦中人,聪明的杨钦海深深记住了这句话。杨钦海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,用剩下的工资买茶叶,用于囤茶,但收效甚微。因此,他打起了“倒卖”茶叶的主意——工余时间他把农户家中收购来的茶叶挑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去卖,再把赚来的利润换成茶叶。在当时的同事看来,大家有钱都去炒股票。杨钦海却拿钱买茶叶储藏,真是“茶癫古”!1999年,清凉山茶场关闭时,杨钦海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:倾尽家财把茶厂积压的茶叶全部买了下来!此后的杨钦海就像一个茶的守望者,过着清贫的生活,等着老茶“成熟”的那天。到了2007年,一个朋友无意中说起,父亲身体不好,老中医说要找一些老茶给他父亲喝。杨钦海这才想到,自己的茶叶已经在瓮里整整储藏了十多年了,也许可以开封试一试呢。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揭开了一瓮老茶。冲上一壶,甘醇可口的独特陈香气味扑面而来。杨钦海成功了,他的人生二重奏写满苦与乐。杨钦海前后用了20多年的时间把无人识的老茶经营成了香饽饽,并专门注册了“海飞牌”商标,陈香老茶获得了成功,并于今年10月被授予“广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产”。

上一篇:农民歌手杨钦海的“网红”路
下一篇:故乡的回忆!老梅城!